經濟「正常」與「不正常」之間,原來有一種全新
的狀態叫「新常態」,要看懂中國來年的經濟動向,你不能不知甚麼是「新常態」。
「新常態」一詞,近來在內地大熱,各大報章、網站的新聞,各大投行、券商的分析報告,
順手拈來,觸目皆是。
「新常態」(new normal)是新興的經濟術語,最先由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
總裁埃里安提出。在宏觀經濟領域,「新常態」被西方輿論普遍認為是形容危機之後經濟恢復緩
慢而痛苦的過程。
「新常態」在中國之所以熱起來,緣起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引用。今年5月,《新華社》在報
道習近平赴河南考察的文章中,第一次出現了「新常態」的描述。報道引述習近平稱:「我國發
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從當前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
心態。」
隨後,《人民日報》刊出一系列文章對「新常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分析。該報的評論員
文章更將「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視為新常態下的主要特徵,認為中國經濟必然從
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結構不合理轉向結構優化,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隱含
風險轉向面臨多種挑戰。
有部委官員稱,「新常態」的提法獲得大部分經濟領域官員的認可,這令中國容忍經濟放緩
的態度有了基礎,並進一步確認調結構的思路。
*中央政策首度融入「新常態」思維*
上周五(5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預備會」,在其定調明年
中國經濟方向中,明確指出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昨日(11日)閉幕,首次將「新常態」思維融入政策擬定思路中,「新
常態」已被定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在闡述具體的「新常態」時,會議選取了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
和產業組織方式、生產要素相對優勢、市場競爭特點、資源環境約束、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資
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等9個方面的新變化進行闡述。
分析認為,在上述背景下,經濟增速目標的擬定將率先運用「新常態」邏輯,明年經濟增速
目標必將下調,容忍數字下降,強調提質增效,是基於中國的現實和未來判斷。
*股市繁榮也是「新常態」*
「新常態」不但成為經濟的熱門詞,目前更在各行各業的新聞大量滲透,在新聞網站,輸入
「新常態」來搜尋新聞,會得到一大堆結果:中國外貿適度穩定增長或將成新常態、網購漸成西
藏消費新常態、中國打造「基礎設施項目庫」應對經濟新常態、劉雲山:推動從嚴管黨治黨成為
新常態……
A股近期大升大跌,成交天量破萬億元。《人民日報》8日在頭版發表「新常態下這一年」
文章,對近期股市上漲予以積極評價,認為中國股市總市值一舉躍居世界第二,但與中國經濟總
量相比,這個世界第二還是姍姍來遲了……歲末嚴冬,股市燃起的這把火,給進入經濟發展新常
態的中國加上了一個生動註解。
市場認為《人民日報》這段論述,等於是將股市繁榮視為當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如果
股市大漲、成交過萬億是「新常態」,那麼一眾股民及券商日日笑口常開,也將成為股壇的「新
常態」。
返回編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