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榜 短消息 big5 繁体中文 找回方式 手机版 广 广告招商 主页 VIP 手机版 VIP 界面风格 ? 帮助 我的 搜索 申请VIP
客服
打印

1951年毛泽东拒绝停战的思考

购买/设置 醒目高亮!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8

1951年毛泽东拒绝停战的思考

1951年毛泽东拒绝停战的思考

1951年1月13日,联大政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朝鲜问题三人委员会”在十三国提案基础上提出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基本原则的“补充报告” 。该报告建议:立即实现停火;举行一次政治会议以恢复和平;外国军队分阶段撤出,并安排朝鲜人民举行选举;为统一和管理朝鲜作出安排;停火之后召开一次有英,美,苏和共产党中国参加的会议,以解决远东的问题,其中包括台湾的地位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然而1月17日,周恩来宣布中国拒绝接受该报告,理由是“先停火后谈判”是美国寻找喘息机会以利再战的理由。由此,引发了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在外交,军事上的严重被动。大致是 外交方面:1951年1月30日联大政治委员会以44:7(均为弃权票)通过美国提出的控告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5月18日联大再次通过以美国要求为蓝本的决议,即对中国大陆实施禁运;以及美国国会在1952年通过一系列武装台湾的决议,直至稍候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
军事方面:由于为美军继续战争提供了口实,人民志愿军经历了4,5次战役的挫折后进入了长期防御的消耗作战,并且因此多付出了3倍的人员代价(数据统计出自沈志华先生《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至于尚处于恢复阶段的国民经济付出的代价也是可以想像的。
站在我们后人的角度上,倘若朝鲜战争能够在1951年停止下来,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并且巨大的。我们可以提前二十余年取得联合国合法席位,并且依靠朝鲜战争取得的在亚非国家间的巨大声望丝毫未减甚至可能更大,同时也避免了欧美国家印象里中共咄咄逼人的意识形态输出观点。甚至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当即就成为时间问题。种种遐想之余,我们每每扼腕叹息:1951年的中共究竟在想些什么?
历史是不能够假设的,我们不能以后人的视角来绅士1951 年的毛泽东,思考上述问题只能放到冷战已具雏形的时代背景以及中共“一边倒”的资讯条件中去。毛泽东不是神,他能够得到的除了第一手的战场态势和斯大林耐人寻味的鼓励之外,当时的新中国外交也的确缺乏相应的经验。毛泽东也是人,截至51年1月8日的朝鲜战场是令人鼓舞的,尽管毛已经认识到“通过一次两次战役消灭美军几万人”的估计是不现实的,但是看看他的盟友在做什么呢?金日成 《向南方进军》的叫嚣未免轻狂的话,那么具备丰富政治经验的斯大林在作什么呢?事实上斯大林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都是耐人寻味的。

分析该事件,不妨将我们以个人的视角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去,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问题。
军事方面
众所周知,中朝联军1951年1月1日发起的三次战役是出于政治考虑的仓促作战,即全线越过三八线。我军达到目的后,于1月8日宣布战役结束后退休整。美军在三次战役中是有计划后撤的,而从此时刚刚上任不久的李奇微在1月16日就发动有限地段的“磁性攻势”看,即便双方是非接触的,实际控制线的距离也不是很大。以强悍形象闻名的李奇微将军的登场,本身就证明了美国军方的不甘心失败。联合国的一纸协议可以约束到美国国务卿,但是对于一线作战的美军士兵似乎作用不大。注意其时的美军并未集体丧失理想,他们仍然追求荣誉。问题就出现了,停战协定可能生效吗?两军阵前的随便一次擦枪走火就重燃战火的事情多了去了。而彭德怀在1月27日的困难处境里建议毛泽东考虑答复该报告,作为延缓被动战局的策略手段。则是彭德怀本人也不相信不甘心的停战双方不可能真诚停战的佐证。
想停下来很难,那么再打下去呢?当时距离苏联方面承诺的两个半月出动空军时限已到。而在1月10日,苏联空军已经出动掩护辑安至江界,安东至安州的铁路。从2,3月间斯大林慷慨应允彭德怀请求苏空军掩护平壤至元山军事设施来看,在预期的5,6月间进行的夏季攻势里,之前一直头疼的空军问题可以得到部分解决。
作为预备队的杨得志19兵团已经到达东北,正在接受苏制装备。如果说彭德怀的焦虑是战场现实的话,那么不久的将来问题都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当然没有能够预料到美军在1月底就能够发动反攻,也的确证明中共决策层对美军强大后勤保障的集体缺乏感性认识。
政治方面
1951年的中国,在盟友苏联的援助下,物资匮乏,物价飞涨的局面已经得到控制。此时朝鲜战场的三战告捷消息传来,举国振奋,百年来中国人心中的屈辱一扫而光。国内得到了空前的团结,甚至抚顺的国民党将军们也在摩拳擦掌。毛泽东和他的同时们当然不能置身度外,在社会主义阵营“多作亚非国家工作”的国际分工也激励着他们,尽管朝鲜革命的指导工作归属苏共。而1951年初金日成的狂躁只证明了他军事上的欠缺,金仍然是称职的政治家,他的情绪可能代表很大一批人的认识。
在东方阵营的认识里,朝鲜的价值在于阻止重新武装的日本染指东北亚大陆事物(斯大林语)。斯大林在同意金日成南进的那一刻起,朝鲜半岛在设想里就需要达到统一目的,否则釜山就不能作为苏军期待的面向太平洋的深水不冻港。考虑到斯大林在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后,对待朝鲜问题上迅速地改变,以及更多地要求金日成向中国方面请求意见。并且最终朝鲜问题的局面改变,也是出现在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可以预见到51年初的斯大林,金日成都不会考虑改变战争现状。中国政府的确没有义务帮助朝鲜达成统一,但是战争目的的改变,是需要我们逐步清醒认识,也需要盟友恢复理智的缓慢过程。在未能对美国政府的战争决心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下,贸然作盟友的转变工作,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
至于说到苏联代表在联大表决中的几次重要“缺席”,斯大林即便愿意中国进入安理会,未必就对中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有兴趣(拒绝出动红海军)。中国毕竟不是印度,中国就在苏联侧榻。一个完整的,游离于东西方之间的中国是斯大林不愿意接受的,否则就无法解释他在50年签订中苏条约前后的重大态度改变。
经济方面
1950年中苏结盟后启动的苏联援华47个基础项目已经启动,并且51年已经直接对华提供苏制武器,稍后即进入“蜜月”高潮证明。中国在朝鲜折腾地越凶,对美国国力牵制的越大,斯大林就越慷慨。1951年1月启动的帮助中国建立航空工业的意图似乎也更侧重军事用途。至于说到52年后期的谈判僵持阶段,斯大林在金日成想停而毛泽东不想停的情况下,坚决地支持毛泽东,并且随机予以一定数量的武器。似乎把一切问题都给挑明了。

综合以上方面,本人认为;与其说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在1951年1月里不想把战争停止下来的话,不如干脆说毛泽东没有去考虑,因为根本没有需要去考虑的理由。尽管稍候的四,五次战役使毛泽东意识到之前的战略预期是高估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扪心自问,我们自己是否因为学费高昂而没有去犯过缺乏经验的错误呢?
--------------------------------------------------------------
估计,毛太祖是不得已而为之啊,所谓的人在江湖啊.不是我们想打的,是他妈的老毛子和小金硬把我们拉上了船的,结果就是我们不得不和美国人打架了.想停?没门哦,不是我们发动的,当然不是那么的简单的啊,再说了,老毛子也不是个东西啊,让我们做替死鬼去打仗.真不是玩意.再说了,就是真的停下来,那么美国人会不会喘过气来再杀个回马枪呢?呵呵,国家之间,可没啥江湖义气好讲的.

[ 本帖最后由 色情人 于 2008-8-2 14:38 编辑 ]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wxdqq 金币 +3 加分鼓励 2008-8-2 14:50

点此感谢支持作者!本贴共获得感谢 X 8
TOP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首先, 在出兵之前, 并没有明确的出兵战略目标。 不仅与苏联和朝鲜方面没有达成一致的战略目标, 包括中国的最高领导层, 也没有提出明确的战略目标。 其次, 在入朝之前, 毛及最高领导层对于战争的困难, 估计的是比较充分的, 对于美军战斗力的估计是相当高的。毕竟, 在解放战争初期, 在东北, 歼灭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是相当困难的。 在第二次战役中, 美军的表现使毛对于美军的战斗力产生了错误的估计, 加上苏联的承诺, 使得毛做出了打过38线的决策。 从后来的实战中看, 随着李奇薇的到任,美军的指挥机构重新制定了计划, 针对中国军队后勤补给不足的缺点, 制定了相应的战术, 使得志愿军受到较大的损失。 毛对于美军的战斗力, 在当时并没有了解的机会, 估计过于乐观, 也是可以理解的。包括对于苏联的了解, 也是不够的。 如果当时, 毛对苏联还有所提防, 在朝鲜也会留有余地。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TOP

那场战争是一个永远的记忆,不管功过是非,都留在中国战史上了

TOP

事后的分析一般都有道理,但历史就是历史,容不得假设;如果老金不主动打南朝鲜,估计中国的台湾问题也九不存在了,而且还可能与美国建交,玩中美苏三国游戏。

TOP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5-7-1 14:35